全校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全班或分组在人文阅读课或指定的时间段,针对与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定主题,共同阅读一本或数本指定书籍。书院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份“阅读与写作”计划,将学生的阅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学习时间结合教材的专题拓展阅读,二是假期时段的“书香吴淞,走近经典”的名著深入阅读。逐步探索出“教师导读----先进领读----师生议读----写作促读”的阅读教学模式,将整本阅读与章节阅读、计月阅读与计周阅读、个人阅读与协同阅读相结合,重视阅读主题的序列性与时效性,探索阅读单的拟定和评议范式,强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阅读创见,共同提升阅读品质。
2017届获奖学生代表
2018届获奖学生代表
2017届高二(九)班黄艺兰、顾馨奕两位同学在马新莉、刘华老师指导下,以“师生共读”为研究出发点,结合宝山区高中语文阅读现状,完成了研究性论文《高中语文阅读课的课程优化策略研究》,获得了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黄艺兰同学
部分班级、学生个人文集
“一方诗社”诗集和部分学生个人文集
积极参与“师生共读”活动并撰写出版个人文集的小作者
活动方案、推荐书目、活动开展情况等已编入《“腹有诗书气自华”——“师生共读一本书”简介》。
2017届学生部分优秀拓展性研究性文章五十余篇已结集成册,收入 《读读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研究性学习文集》。
刘华老师和小作者
宋庆华老师和小作者
赵晖老师和小作者
自这项活动开展以来,营造了“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和继承中外优秀文化遗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撰稿:赵晖、刘华、周明星 编辑:马兴芳)
附:观澜书院部分教师阅读课程方案
《观澜书院阅读课》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 观澜书院阅读课
【所属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所属类别】 精修系列
【课程开发人】上海市吴淞中学 刘华
【课程简介】
随着阅读课的普遍化,我们发现不同的老师上阅读课的形式与课后作业任务都不尽相同,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学生的水平层次也是有所差异的,那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到底采取哪一种上阅读课的方式与选择哪一种课后任务是最为有效的呢?现有的阅读课情况、一般老师所认为的结果与影响,是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有所偏差呢?
观澜书院对高中生语文阅读课的课程优化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后,我们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自由阅读与定向阅读两相结合以及按层次增加阅读课课时四项建议与措施。
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课上通过更加灵活的形式与任务,获得最大化的学习兴趣与阅读效率。在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愉悦的阅读活动中轻松学好语文知识,同时提升语文素养。毕竟,阅读课开展的目的除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锻炼之外,还应该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开阔创新的个性特征和辩证思考、批判反思的思维方式。
一、育人价值及核心目标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能够拥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
2.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在阅读中积极体验、善于思辨,勇于表达,通过回答思考题、撰写读后感、进行课题研究等方式,获得终身学习的经验。
二、适用年级及选学要求
适用年级:高一、高二、高三年级
选学要求:热爱阅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时要求: 10课时
四.课程结构与实施
第一课时:阅读《主题写作十二课》,完成任务单上的思考题并交流。
第二课时:阅读《主题写作十二课》,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并交流。
第三课时:阅读《文化苦旅》,完成任务单上的思考题并交流。
第四课时:阅读《文化苦旅》,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并交流。
第五课时:阅读《万历十五年》,完成任务单上的思考题并交流。
第六课时:阅读《万历十五年》,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并交流。
第七课时: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完成任务单上的思考题并交流。
第八课时: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并交流。
第九课时:阅读观澜书院提供的相关书籍,进行一项人文类或社科类的课题研究,可单独进行,也可几人合作。
第十课时:阅读观澜书院提供的相关书籍,完成上一课时的人文类或社科类的课题研究。
五、配套资源
教学资源: 1.本校指导教师多名
2.观澜书院图书阅览室一间
3.相关书籍若干
六、实施成效1.所撰写的读书笔记在多项作文大赛中获奖
2.所研究的课题在多项竞赛中获奖
七、附件
1.学生阅读的照片
2.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
3.学生进行的课题研究
《观澜书院阅读课》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 观澜书院阅读课
【所属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所属类别】 精修系列
【课程开发人】上海市吴淞中学 周明星
【课程简介】
长期以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直被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语文教师也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拓视野、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等等。但不少教师只是将教学大纲所建议阅读的书目笼统地介绍给学生,或者仅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就不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课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阅读课的开展一直是高中语文的薄弱环节。
本课程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建设有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广泛阅读、培厚底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宽学习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精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目标
1.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2.学习阅读分析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3.通过阅读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提高审美情趣。
4.学习文学创作技巧,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二、课程内容
根据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本学期课程的具体内容确定如下。
1.阅读《容忍与自由》,完成相应题目并撰写阅读心得;
2.阅读《卡夫卡小说精选》,完成相应题目并撰写阅读心得;
3.阅读《民主的细节》,完成相应题目并撰写阅读心得;
4.阅读《铁凝精选集》,完成相应题目并撰写阅读心得;
5.阅读《汪曾祺精选集》,完成相应题目并撰写阅读心得。
三、课程实施与活动安排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创作能力,故活动安排如下:
1.学生组成:高一、高二、高三
2.场地安排:图书馆阅览室。
3.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2个课时。
四、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2.成果性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作品,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附录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