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区一般课题方案
中学电子琴弹奏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领衔人:吴淞中学 徐赵雅
一、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关键词界定)
电子琴弹奏课程是我校开设的在学生完成了一学期音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短期器乐课程学习,是音乐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我校的一大特色。
素质教育一直是社会大众常年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包括德育也包括美育。艺术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就上海而言,上海的家长这么多年花在孩子身上的艺术教育费用在全国恐怕是数一数二的。也就是说,对于艺术教育的费用,家长们现有的经济能力还是可以承受的。既然有这么多的社会需求,且都是已具备经济条件的社会需求,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校教育层面就开展这一活动,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呢?当然,绝大部分家庭仍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能力来负担课外一对一的艺术教育费用,但我们认为,他们仍然希望有机会得到这样的教育。
我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它承载的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不仅仅是高考科目的体现,也应在美育方面有所建树才配担当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称号。非常幸运的是,在二十几年前,学校就已经购置了一批管弦乐器和五十架电子琴。由于种种原因,乐队建设没有成功。但是电子琴倒是一直放置在音乐教室中,这为我们的电子琴弹奏教学提供了条件。由于电子琴本身可以配置耳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避免对他人的干扰,那么大班集体教学也就可以实现了。
高中的音乐课以欣赏为主,对于很多会器乐的同学来说,除了艺术节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适时开设器乐教学为他们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器乐教学的特殊性,一个老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所以这些学过乐器的学生是很好的辅助者。而器乐学习中尤其以键盘乐器的学习最为实用。他不用像拉弦乐器那样为音准演奏的学习花很多的前期时间,并且在社会上用途又是最广泛的,而且钢琴和电子琴的演奏方法又是差不多的,加上学校校情,所以本校决定电子琴的课程开发。另外对于学生而言,目前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需要较早地投入集体活动,加强与人的交往。有质量的集体课可以使学习起到友好竞赛、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作用。集体课的气氛要能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所以无论是学过乐器的或没有学过的,都可能会因为电子琴弹奏的学习开始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他们终生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近年来,社会上学习电子琴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电子琴教学班和电子琴一对一的家教应运而生。教学班的教学类型都是普通大课,所有学员上课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这些教学班和家教的教学方法大多以传授电子琴演奏乐曲的方法,技巧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基本上是套用钢琴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枯燥的指法练习,单调的音色,被动的节奏附和等等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类似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的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在社会教学班中是不适合的。快乐教学法等又不适合于将要成年的青少年。而且缺乏从事电子琴教学的专业老师和经典的系统的教材演奏曲目,使得许多孩子都觉得学琴为苦差。至今为止,大多数人对电子琴的认识还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没有更清楚的知道电子琴的潜在功能,没有很好的善加运用。虽然很多人将学习电子琴作为学习其他乐器的跳板,但却没有更好的学习和发挥电子琴启蒙教育的优点。电子琴生产的无序状况,无形中影响了电子琴作为键盘乐器的声誉,致使很多人把电子琴等同于玩具。电子琴的普及趋势使众多厂商认为有利可图,纷纷投产,有的厂商甚至本身只是做玩具的,也照样生产电子琴,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琴在练习时,手指没有触感,独立性得不到解决,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电子琴的学习,也导致了今天很多人对电子琴不正确的认识。所以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课题基于上述原因,决定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将学生按不同基础划分成三类,在上课时三类学生需要完成的目标不尽相同,并且三类学生将共同合作完成一部作品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使得电子琴弹奏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有利于电子琴弹奏的终身学习。
二、研究目标:
基于学情与研究基础的分析,形成中学电子琴弹奏特色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三、研究内容:
1.基于学情与研究基础的分析
1)对电子琴教学的总体状况进行文献搜索和综述研究;
2)对高中学生学习键盘的经历进行调研,形成分析报告,有利于分层教学。
2. 基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分析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程标准,形成高中集体教学分层特色的校本教材。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计碰到的问题
1)高中学段的学生短时间内学习简单乐理的接受力;
2)练习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的积极性;
3)键盘练习时键盘弹奏手指协调时间;;
4)与他人合作演奏作品时的沟通合作能力
5)采用不同配器音色组合的创造力;
4.教学策略和评价系统的研究
1)评比法、情境法、对话法和合作学习法等策略的研究。
2)每节课情况实施记录表和各种奖项的评选,督促和提高学生对键盘器乐学习的兴趣。
3)推选出最佳人选进行校艺术节的节目排演。曲目自选。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进行课题方案论证,确立研究目标,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
3)咨询专家。
2.调研阶段:(20113年2月—2013年3月)
高中学生键盘学习情况调研。
3.试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电子琴特色教学课堂实践。
5.调整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反思调整,改进教学基本内容与操作方式。
6.结题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校本教材。
五、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校本教材
六、研究条件:
1、本课题负责人从事一线音乐教学多年,并担任高中艺术总辅导员,在多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研能力。专业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先进,通过自学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水准,并注意学以致用。
2、本课题负责人平时非常关注教育教学研究动态,获得多项市、区级教学方面等第奖,有一定的科研基础。
3、本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相当重视,教师人手一机,备有充足的资料设备。学校财政向教育科研倾斜,确保研究的经费、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条件。
4、本课题从提出到方案的制定一直得到市区有关专家的关心和指导,对课题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进行了层层把关,并还将对课题的实施进行跟踪指导。
七、参考文献:
2、论电子琴在音乐教学中的功效 《艺术探索》 1998年S1期
3、浅弹业余电子琴教学的误区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年05期
4、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高师电子琴课程三段七步教学模式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顺平5、电子钢琴集体课教学初探 《新课程(初中版)》 2007年01期
6、对电子琴教学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蔡建东 《音乐天地》 2008年5期
7、雅马哈音乐振兴会电子琴教学法介绍 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梅贞
8、浅谈中小学电子琴教学 《音乐天地》 2010年12期
9、浅谈电子琴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年24期
10、幼儿电子琴集体教学方法改进方法及实践 《时代教育》 2012年08期